偏鄉社區共好生活圈計畫
1.專案名稱:偏鄉社區共好生活圈計畫
2.專案的核心價值與重要性:
偏鄉受限於地理環境、交通不便、服務輸送困難等困境,往往造成長者在照顧上需要他人大量協助時,只得選擇下山與子女同住或接受其他專業機構照顧,大多數的長者,即使有生活上的不便,還是習慣住在自己的家鄉,即所謂金窩’銀窩沒有自己的狗窩好。
這幾年進入偏鄉的服務經驗,我們也發現如果只是仰賴短期的政策或補助計畫,無法讓服務深化,對於在地組織或是外來的專業團體,若沒有找到永續發展的服務策略,當補助經費中斷後,服務也可能無法延續,唯有深入社區才可能真實找到社區的需求,因此培植在地居民及組織的投入,以達永續經營是我們要努力的方向。
如果讓社區中的長者可以透過鄰里的協助和支持,也許可以延長長輩在家鄉生活的時間,同時也透過社區鄰里的支持和陪伴,促進他們的社會參與和生活品質提升,因此由當地人來建構自己的生活圈,讓在地居民參與,由居民形成共識,思考如何共同支持長者在地生活、如何與文化及經濟生活結合,是重要一環。
我們將協助偏鄉長者可順利在地安老視為重要目標,試圖建構一個完整的社區照顧服務網絡,希望涵蓋全鄉的長輩,設置以村里為單位的服務據點,支持長者就近社會參與,也能有鄰里的陪伴與互助系統。
3.老盟的歷年成果(時間軸)及執行成效:
社區組織透過關懷訪視與長者對話,瞭解社區長者的實際服務需求,建立社區互助圈形朔成會員制模式,讓社區居民彼此互相關懷與協助生活事務,協助生活圈的協助者除了是社區居民,可以是老人,也可以是非社區內的志工,並讓長輩不僅了解自己除了是需求者以外,也可以擔任服務協助者,重要的是,能夠成為社區網絡的一員,互相支持與支援。
互助共好生活圈支持服務如下:
˙生活事務協助
協助換燈泡、代購物品、陪伴就醫、 安全看視(失智症走失)、讀信、換季洗晒棉被衣物、簡易水電修繕、交通服務、農產品採收
˙社會參與及學習
學習3C操作、共餐活動及社區活動參與
˙文化傳承與貢獻
連結機會提供給長者,開辦文化教學課程(童玩、社區歷史故事、族語…等)、耆老部落巡禮、長輩傳統家鄉味私房菜教學
˙經濟活動
農作物銷售、農產品製作、觀光文化體驗活動…等
透過農產品銷售、藝文表演活動、耆老說故事、在地特色產品開發等,形成經濟收入,盈餘再回饋到社區互助共好生活圈中